總網頁瀏覽量

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

修辭:手冊

目錄





定義:以正話反說 反話正說的方式表達意思,故意令表面意思和實際意思相反的修辭手法。
例子:這場表演錯漏百出,弄得觀眾大笑,實在太精彩了
作用:可以產生強烈的諷刺效果,或表達憤慨的感情,也能使語言風趣幽默,引人深思。

定義:字數相等、結構相同、意義相關的兩個句子對稱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辭手法。
例子:青山橫白郭,白水繞東城。
作用:增強節奏感,使句子整齊、勻稱。

比喻:明喻、暗喻/隱喻、借喻

定義:是利用事物之間相似的地方,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來說明的修辭方式。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:本體、比喻詞和喻體。可分為明喻、暗喻、借喻等類型。比喻可以分為明喻、暗喻及借喻: 

本體
比喻詞
喻體
例子
明喻
ü
ü
ü
太陽好像一把火傘
暗喻 / 隱喻
ü
û
ü
太陽是一把火傘
借喻
û
û
ü
火傘高張,熱氣迫人。
作用:(1) 把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、深奧的變得淺顯、陌生的變得熟悉,使人易於理解。
(2) 使所刻畫的事物的形象鮮明、生動和具體,給人深刻的印象。

比擬:擬人、擬物

定義:把甲事物當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手法。比擬可以分為擬人及擬物:

說明
例子
擬人
把物當作人來描寫,使它們具有人的言語、行為或思想感情的一種修辭手法。
海水輕輕地撫摸著細軟的沙灘。
擬物
把人當作物來描寫,或把甲物當作乙物來描寫的一種修辭手法。
敵人雖然張牙舞爪,但卻不堪一擊。
 作用:使文章更生動、有趣。

定義:重疊使用同一個字的修辭手法。
例子:慢慢軟綿綿斷斷續續
作用:增加語言的節奏感、加強意思及令事物的形象更鮮明。

定義:用問句形式表示對事物的斷定,即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,而否定形式則表示肯定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。
例子:你們這班小鬼,門沒有打開,已經吵成這個樣子,打開了門,還得了?
作用:加強語氣,引起共鳴。

定義:有意地提出問題,然後自己回答的修辭手法。
例子:我有了回憶,如果我伸手捉,捉到了的是甚麼?只是破碎了的翅膀,沾了污粉的手
作用:引起讀者的注意和啟發思考。

定義: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,而是借用與人或事物的局部、特徵有密切關係的東西代替人或事物的修辭手法。
例子:與肩挑貿易,毋佔便宜。
作用:使語言生動,並能引起讀者的聯想,加深讀者的感受。

定義:援引別人說的話或成語、諺語、典故等來加強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。引用可以分為明引及暗引:

說明
例子
明引
多注明出處,一般用引號標示出來。
孔子有云: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」我們要虛心向身邊的人學習。
暗引
不注明出處,不以引號標示,而把引用的文字融入自己的文句之中。。
雖然我們失敗了,但是不必氣餒和灰心,因為失敗乃成功之母
 作用:(1)加強文章的說服力。
(2)使語言簡潔精練,含蓄典雅。

定義:把三個或以上結構相同或相近、意思相關、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辭手法。
例子:有人說,人需要活到老,問到老,學到老
作用:加強氣勢,或加深感情的表達。

定義:利用上一句的結尾詞語作為下一句的開頭,使前後兩句首尾相接的一種修辭手法。
例子:整條街上沒有人,只有風,風喧嘩,……。
作用:令文章語氣連貫,且給人一種步步推進的感覺,能緊緊地吸引讀者閱讀下去。

定義:故意言過其實,擴大或縮小事物形象、數量、特徵、作用、程度等的一種修辭手法。
例子:敵人處處挨打,寸步難行
作用:使事物的形象更鮮明、生動,同時有助表達強烈的感情。

定義:把事物按大小、多少、高低、輕重、遠近等不同程度逐層排列的修辭手法。
例子:能夠欣賞釣,而不計較魚,會使一個人快樂使一個團體健康使一個社會成功的
作用:使文章層次分明,意思層層深入,加深讀者的印象。

定義:在特定的事物或符號上寄寓某種思想、感情的修辭手法。
例子:農曆新年時,中國人都喜愛在家裡放一盆牡丹
作用:可以深入淺出地表現作品的深意,使作品形像;富於哲理,能啟發讀者的思想,具有一種含蓄美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